7月24日,日本国内因日美达成的关税协议而掀起轩然大波。许多日本民众愤怒不已,批评首相石破茂是“为美国出卖自己国家”K线猎手,形容他像“给美国当狗”。然而K线猎手,事实证明,这场协议在双方的角力中并没有赢家。虽然特朗普对协议结果自信满满,但没过多久,日本方面的回应却让局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反转。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兴奋地宣布:“我们刚刚达成了一项巨额协议,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他对协议的描绘似乎让人感到震撼:日本将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从中获得90%的利润,并且日本将对美国的汽车和农产品市场敞开大门。特朗普对于这笔交易的乐观态度无可挑剔,似乎觉得自己通过这笔协议带来了巨大胜利。
展开剩余83%然而,不到24小时,日本方面传来消息,这场所谓的“胜利”很快就蒙上了阴影。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面对记者时,冷静地表示,协议中并未提到与安全相关的条款,也没有涉及购买美国防卫装备的内容。这一回应令特朗普感到措手不及。赤泽亮正进一步补充道,双方并没有就安全议题展开任何讨论,协议内容与防卫问题无关。
原本满怀期待的“美日历史性协议”,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便陷入了困境。7月22日,特朗普描述协议的三大核心条款似乎没有任何隐瞒之处。他宣称日本将面临15%的关税,并且美国将拿走这笔投资中的绝大部分利润,而日本将打开汽车和大米市场。这些条款的公布让特朗普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场震撼性的胜利,许多美国民众和媒体纷纷为此欢呼。
然而,石破茂则显得十分谨慎,他在记者会上解释道:“将关税降至15%已经是巨大的成果,对于大米的进口,我们只是进行了框架内的调整。”至于那5500亿美元的投资,他则表示,这笔投资只是由政府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并没有如特朗普所说的那样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
尽管市场初期对协议的反应相对积极,日经指数一度大涨超过800点,丰田等日企股价飙升,但这种乐观情绪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加深层的政治困境。当时的石破茂政府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几天前,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失去了众参两院的控制权,内阁支持率跌至20.8%。对石破茂来说,这份协议成为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然而没想到,它却成了压垮他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朗普的胜利似乎在短短两天内就被打了脸。7月23日,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日本已同意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防卫装备!”然而,赤泽亮正很快站出来回应,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份关税协议中根本没有包括任何防卫费用。”进一步的澄清则指出,安全问题并没有在谈判桌上出现过。此时,美日之间的分歧已初露端倪,而美国政府的草率行事和急功近利的态度也暴露无遗。
此外,防卫费问题更是美国与日本之间的长期矛盾之一。美国一直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从2%提高到5%,但日本始终以“安全问题与关税协议无关”为理由拒绝让步。因此,在这份协议中,关于防卫费的部分被模糊处理,成为了暂时搁置的争议点。
美国国内的汽车产业也对协议表示不满。代表美国通用和福特等车企的“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公开抨击这份协议,认为其对美国汽车产业极为不利。协议中规定,日本进口的汽车只需15%的关税,而北美组装的汽车,即使含有大量美国零部件,仍需支付25%的关税。这一荒谬的逻辑被批评为“越美国制造,关税越高”,使得协议的公平性备受质疑。
仅仅在协议签署不到24小时后,石破茂便面临了辞职的传闻,尽管他随后澄清表示自己并没有辞职的打算,但这些谣言的传播与民众的普遍信任,使得石破茂的政治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特朗普的“胜利”也显得不再那么光鲜亮丽。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内造成巨额的预算赤字。而中国持续减少对美债的投资,使得美国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石破茂最终决定辞去首相职务的消息成为事实。这位曾誓言不会让美国当傻子耍的首相,在强权政治面前不得不低下了头。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历史性协议”最终也未能带来真正的成功。5500亿美元的投资,90%的利润归美国,美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令日本民众愤怒不已,许多人认为这根本是“卖国”。而协议签署后的资本市场波动,正如日本农业的小农经济面临的灭顶之灾。两国的这场博弈,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双方的利益都未得到真正满足。
无论是石破茂的辞职,还是特朗普的“胜利”,都只是暂时的表象。在历史的天平上,这场协议的结果已然倾斜,带来的是更多的反思和质疑。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