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版】元富投资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时光的锁,让那些被岁月覆盖的记忆重新浮现。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历史的碎片,背后藏着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拂去时光的尘埃,感受这些珍贵影像的独特魅力,唤醒那些渐渐模糊的往事。
展开剩余72%我是历史君,一名专注于搜集、整理和分享历史老照片的博主。这次要带大家看的,是一组由美国摄影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珍贵画面,它们记录了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1944年元富投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加拿大-美国国际和平医院如同一盏明灯,为无数受伤的中国战士带来生的希望。据统计,这所医院在战争期间成功救治了数千名伤员。
这所医院有着非凡的来历。它被称为国际和平医院,前身是八路军后方医院二所。1937年11月,医院扩建为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它是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亲手创建并工作过的地方。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曾担任首任院长。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不幸因公殉职,为纪念他,这所医院也被称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44年,美国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所医院的日常。照片中,医护人员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间来回穿梭,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
一张珍贵的合影定格了当时医护人员的形象。他们身着朴素的制服,脸上写满疲惫却目光坚定。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年轻的女护士,她们稚嫩的脸庞与肩上的重任形成鲜明对比。
在抗战时期,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要工作超过16小时。他们穿着粗布棉衣,住在简陋的窑洞或茅草屋里,靠小米充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一张手术室的照片尤其令人动容。昏暗的窑洞里,一位年轻护士手持油灯,为正在做手术的医生提供照明。摇曳的灯光下,是医者救死扶伤的坚定身影。
【笔者的思考】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所国际和平医院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如果没有它,不知会有多少战士无法重返战场。看完这些照片,您有什么感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期待与您交流。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