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原本打算通过对尹锡悦戒严事件的彻底调查,来实现“清算”,从而稳固自己在韩国政坛的位置。然而,他越是深入了解此事,越是发现背后隐藏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尹锡悦与台当局之间的可能联系,这令李在明深感震惊。根据相关的披露资料股粮网,尹锡悦在实施戒严前,竟然与台当局有一定的“牵连”,甚至可能存在某种“密约”,这种情况显然触及了中国的红线。而在这一背景下,李在明作为新当选的总统,面对这种局面可谓进退两难。
自李在明登上韩国总统宝座以来,尹锡悦的命运就显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回顾历史,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大多并不美好,李在明也深知,自己无法回避这一传统。因此,尹锡悦的命运也未必会轻松逃脱。17日,尹锡悦再次因健康原因缺席了与内乱案相关的审理,律师解释称他因“楼梯都爬不动了,更别提坐在审判席上了”。不管这个借口是否站得住脚,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依然决定延长对尹锡悦的拘留,并且第三次对他提出公诉,指控他“滥用职权,妨碍权利行使”,并加紧调查他是否涉及“外患罪”。显然,李在明的目标是借此事件对尹锡悦乃至整个韩国政坛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尤其是“外患罪”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严重。
展开剩余81%那么,什么是“外患罪”?简而言之,就是指尹锡悦可能涉嫌煽动外国势力,制造对韩国的威胁,甚至为实施戒严提供借口。据称,尹锡悦的团队曾计划通过无人机进入朝鲜领空,试图挑起朝鲜对韩国的攻击,并以此为理由实施戒严令。李在明显然不敢轻视这一切,因为在选举期间他也曾因涉嫌犯罪而面临法律诉讼,差点入狱,支持率一度下滑。即便现在他已经当选总统,他也不敢掉以轻心,面对着尹锡悦可能与台当局的“密约”,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政治道路。若这一消息属实,李在明的政策布局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前韩国防部情报司令官文相皓因涉嫌从事内乱任务而被起诉。而到了6月,李在明组建新内阁后,文相皓等“前朝旧将”也成为清理的重点。随着调查深入,检察机关发现文相皓在戒严前往台的行为引起了极大关注。具体来说,文相皓在2024年11月25日尹锡悦宣布戒严的9天前,仍在卢相源的提醒下毅然前往台湾。他此行的目的,被韩军知情人士曝出,称他是为了寻求台当局支持戒严令。尤其是在尹锡悦团队将台湾视作盟友的情况下股粮网,台当局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
此时,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反应也引人关注。去年尹锡悦宣布戒严时,民进党党团曾迅速发表支持声明,尽管事后由于争议巨大,这篇声明被删除,民进党当局还召开记者会否认与此事有关。然而,尽管台当局否认,很多人依然不相信这一点,尹锡悦与台当局可能确实有某种背后协议。22日,这一消息被披露后,23日赖清德办公室发言人立即予以澄清,称“不是我,我没有”,并要求韩方撤回相关言论。尽管台当局否认,但尹锡悦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仍然让人无法忽视。
事实上,尹锡悦在去年4月明确把台湾问题与朝鲜问题并列,表示韩国应坚决反对中国对台湾做出的改变。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反驳,韩国外交部则回应称中方质疑韩国国格是外交失礼。当时,国际评论普遍认为,尹锡悦的言论代表了他在亲美亲日、拉近韩美同盟的政治路线上迈出的步伐。然而,现在来看,这一言论可能隐藏着某些深层的政治动机。
李在明曾批评尹锡悦的这一言论,认为这是一种“自残外交”,可能会因此得罪中国,并导致韩国企业的经济损失。而现在,如果尹锡悦确实与台当局有某种密切关系,李在明的担忧就可能变为现实,进一步影响他未来的政策和战略布局。特别是李在明在施政演说中提到,当前韩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韩国经济正处于“绝望之地”,因此必须解决经济问题,而“地缘政治”问题则需要暂时靠边站。在这种背景下,李在明明确表示,恢复与朝鲜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将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复苏的关键。
在3月3日的施政演说中,李在明提出了“承诺三连”,即恢复韩朝沟通、改善对朝关系、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全力恢复民生。李在明明确表示,改善对华关系是基础,只有如此,韩国才能展开“实用外交”,以保障民众的福祉。在实际行动上,李在明也表现出了诚意——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在首尔顺利展开,双方就跨境贸易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此外,李在明还决定派遣总统特使访华,并带来了亲笔信以示诚意。
然而,正当李在明为改善对华关系而努力时,尹锡悦与台当局的联系却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变数。如果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李在明可能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挑战。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超过2.3万亿元人民币,韩国对华顺差达2500亿元,这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这一事件引发的外交风波进一步恶化,韩国是否能够继续从对华贸易中获得足够的利益,以解决国内的困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尹锡悦与台当局的可能“密约”不仅是韩国内部政坛的敏感话题,也将深刻影响李在明未来的外交政策与经济策略。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